常见问题

行业新闻 企业新闻 产品知识 常见问题

立式液下渣浆泵如何防堵塞

发布日期:2025-10-13 16:15 浏览次数:

 针对立式液下渣浆泵的防堵塞问题,结合泵体结构特点与实际应用场景,可从‌设计优化、操作规范、设备维护‌三个维度采取以下措施:

一、设计优化:源头减少堵塞风险

进料结构改进

粉碎齿环与切割刀组合‌:在进液管道内壁加装粉碎齿环,并在外壳体靠近进液口处设置旋转切割刀。当易结块介质或大颗粒物料进入时,切割刀与齿环协同作用,将物料破碎至符合泵体通过要求的粒度,避免因颗粒过大堵塞叶轮或管道。

流道平滑设计:确保泵体内部流道无死角、无漩涡,减少介质流动阻力。例如,采用渐扩式流道设计,使介质从进料口到叶轮入口的过渡更平缓,降低沉积风险。

泵池结构优化

垂直吸入管防旋流设计:对于需垂直吸上矿浆的液下泵,泵池设计需保证流道平滑,避免旋回流和旋涡。可通过调整泵的配置位置、流入口角度及水槽形状,使介质流动接近自然状态,减少空气吸入和汽蚀现象。

反冲水管防积砂‌:在泵池出口加装反冲水管,备用泵启动前先用高压水冲开管口堆积物,防止启动时因积砂导致堵塞。

二、操作规范:运行中预防堵塞

介质预处理

密度均匀化‌:开车前用高压风吹均介质,避免因密度不均导致泵启动时振动过大。

粒度控制‌:严格监控介质粒度,确保最大颗粒不超过泵体设计要求(如某型号渣浆泵要求最大粒度≤30mm且占比≤3%)。当尾砂粒度≥2mm占比超过15%时,需调整生产工序或增加破碎环节。

参数调整

降低安装高度‌:若出现汽蚀现象,可适当降低泵的安装高度,减少进口阻力。

调小出水阀门‌:通过调节阀门开度,控制泵的输送量,避免因流量过大导致介质沉积。

稳定进气均匀性‌:改善进料情况,如增加进料管直径、减少弯曲,确保吸入管进气均匀,防止因进气不稳导致泵体振动。

三、设备维护:及时排除故障隐患

定期检查与平衡

叶轮平衡试验‌:定期对叶轮进行动平衡检测,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,避免因叶轮不平衡导致堵塞或振动。

轴承游隙调整‌:检查泵轴承游隙,若过大需及时更换轴承,防止因振动过大引发堵塞。

关键部件维护

隔栅适配性:在进泵池放置的格栅需符合泵体通过颗粒要求,定期清理格栅上的杂物,防止大颗粒或长纤维物料进入泵体。

密封件检查‌:定期检查填料口、密封水环及密封清水管,确保无漏气或堵塞现象,防止因密封失效导致介质泄漏或泵体性能下降。

应急处理机制

堵管征兆识别:通过监测电机电流示数(如正常范围105~145A)和管道振动情况,及时发现堵管征兆。若电流下降至105A以下且重启后仍无法恢复,或管道震动加剧、出料流量减少,需立即停机检查。

堵管后处理‌:查明堵管部位后,拆下管道清除堵塞矿浆,试泵无阻后再接管生产。同时,排查堵管原因(如铁精矿混入、粒度超标等),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再次发生。


X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13673189519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  打开微信

微信号已复制,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!